很久都没有写博客了,上一次是在去年的首考之后。 当时因为考试成积不理想所以很担心高考。 不过现在已经尘埃落定,回想起来,之前的担心或许是杞人忧天了。 如今业已被港中深录取,逐步迈入新的大学生活了。
现在想来,高考对于我来说并不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试。 换句话说,高考是一个类似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分界线。 在高考之前,我并不认为它作为一个考试会对人的其他方面有什么影响,不过实际上其他各个方面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我不想从老生常谈的那些诸如紧张能够锻炼自身的角度出发,而是从高考后由于角色变化带来的诸多与考前截然不同的体验导致的心智变化。
高考结束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三位一体的面试。 其实当时省内的三位一体已经结束,接下来的都是属于高水平三位一体,或者叫综合评价,他需要应试者参加面试。 而高校的面试方式并不是普通高中生所熟悉的,所以我去参加了一个面试培训。 这样的培训其实在首考之后我就参加过,不过在高考后因为时间紧迫会更加仿真。 尤其是一对一的辅导和英文辩论让我压力十分大。 但这种训练并非完全应试,而确实提升了我的语言能力,也让我更加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之后,我学会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有一说一,种种面试形式的确能识别出一个优秀学生的品质。
其次是一段印象深刻的北京之旅。 之所以说这是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是因为其赋有的祛魅性。 北京在我的脑海里曾经是无可比拟的大都市的形象。 但经过这次的旅行,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一个事务的两面性。 这里不再多赘述。 北京适不适合作为首都我不知道,但是确实不适合我生活。 但比这个重要一百倍的是。 由于这次去北京几乎是我自己做攻略,出行也完全自主,所以我学会了独立出行。可能很多人在高考前已经能够做到独立出行了。 但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这样做,对于目不窥园足不出户的我来说的确是难忘的经历。
其实独立出行并非只是说自己出去,更多是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 当你找不到路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看地图和考虑路线。 这种思维也应用在之后考虑问题时不容易依赖别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经历导致了我的变化,那就是夏令营的助教工作。 我有幸参加了去年我就参加过的夏令营,但我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助教老师,也算是翻身做主人了。 但其实正是视角转变让我收获了许多。 我知道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艰辛,也真正理解了教学中矛盾冲突的起点。 但比起这些较为表面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抗压能力远比自己想象的强大,你必须真正地去面对问题,也是真正地去感受这个社会真实的面貌。 结束的时候我回顾两周的助教生活,终于理解了“痛并快乐着”是个什么样的感受。
我记得初中时我们曾经采访过我们的班主任,为什么明明做班主任这么累,他仍然会选择做一个班主任。 他说作为一个班主任,看到学生成长的时候比任何老师都要开心。 其实在当前这么卷的环境下,能够在山中找到一个静谧的基地,还能感受到自己学生成长带来的成就感,这本身就是一个心灵疗愈。 说真的,与其在暑假里想着怎么考驾照,可能我的选择更有价值。
今天是我校的大学第一课。 无论是哪个教授 ,其实都有在强调我校对每个学生的愿景。 具体我不细说,但是我十分认同他们阐述的“全人教育”理念。 我们并不是来学校单纯的变成一个书呆子,因为那样只会使我们变成一个很优秀的跟随者,而并非领导者,也不是真正算上过大学,一个真正的“成人”。
字其实也写得蛮多了,也不想再写了,最后留下我对自己的愿景吧。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新造的人。 😀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