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四吾 Lay Woo
雷峰塔纪念书院院长
Lei Fong Tower Memorial College
开源商学院
GNU/Business School

15/16个杭州土著的经历

本文最初发表于LINUX DO

最近看着杭州的热度终于降下去一点,但关于杭州的讨论仍然存在,包括一些一听就很离谱的传言,因此想从土著视角讲一下杭州。如果有大佬准备搬去杭州或者准备让孩子去杭州上学,那么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同时希望能增加各位佬对杭州的了解。

省流版

我觉得杭州的缺点是很明显的:

  1. 不是北京
  2. 不是上海
  3. 不是广州
  4. 不是深圳
  5. 不是南京
  6. 不是苏州
  7. 不是成都
  8. 不是武汉
  9. 不是长沙

各位佬只要把上面几个城市显著的特质,或者令人喜欢的特性拼在一起,杭州在这几个方面估计都略逊一筹。

若以上缺点不能接受,那么无需往下看了。

一些争议:

  1. 浙里办、城市大脑、etc. :这些市政软件确实好用,只跑一次也确实是真的,但效率高只是一般的事情,比如注册公司这种,如果说本身就比较复杂的事情政府也不可能马上给你办好;我初高中上了六年,被城市大脑坑了六年,是因为城市大脑认为解决高架拥堵的办法就是不让车上高架,导致特定时间段一堆车停在匝道,每次去学校都要等好久。
  2. 杭州六小龙:从来没听过,不熟悉,杭州人也不会因为这种「泼天流量」为之自豪,魔怔人只是少数。不过DS确实不用想那么多,如果ds研发全在北京就算是北京公司或者不算杭州公司的话,那深度求索为什么不把总部设为北京深度求索。梁自己貌似确实说过研发都在北京而杭州只是蹭热度,那我觉得税收优惠和政府扶持总得补一下吧。
  3. 杭州确实有过因为砍树而市民不满而导致市长道歉的事情,但这和大家在新闻里面天天看到的什么「深圳速度」是一样的。事件中的那几颗树确实是市民才会去的那些地方,但事情也只是这么个事情,没必要编成什么意林故事。
  4. 必缴五险一金:听开公司的老爹和律师说的。

正文

我记得在小时候杭州主打的并不是现在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头衔,无非就是「休闲之都」或者「人间天堂」。因此后来所有的什么互联网城市或者电商之都与我印象中的杭州其实没啥关联。

我们家当时住在翠苑,一个很经典的老破小,没有电梯,六楼最高只能用走的,这也是主城区普遍都是矮房子的原因之一,当时杭州还没有通地铁。但就是这么个房子在我的童年中充满了回忆。当时窗外都是藤蔓,树也长得很高,我家住在四楼树都能够到。环境真的特别好,好像空气也是很不错的,小动物也特别多。有时候把窗户打开,早上都会有松鼠爬进来。再说我们的小区,房子老,小区却很大,公园就有两个,都是大的。杭州绿化真的很棒,感觉就像住在花园里。有时候下小雨放学没带伞都不用怕,学校就在小区门口,路两边的树能够挡住一大部分雨水,基本上全程都是这样的。小区里面什么都有,理发店超市幼儿园,我想跟其他地方应该是一样的。

然后就是小区周围的环境了,旁边是学院路和文一路,地铁2号线学院路站就在那个路口,旁边有个天目琴行我在里面学了大概有五年。但一开始是还没地铁站的,那个站也是命途多舛,修建的时候还出过路口塌陷的事情,等好不容易修好了,我家搬去下城。对了,小区旁边有一条河,河旁边也是一个小公园,应该是小区的边界了。老实说那条路我小学的时候很喜欢,尤其是和女同学一起回家的时候,那条路比较远,会晚一点到家。

说说我的小学一小吧,很不幸的是,杭州有好几个区,我的小学坐落于我家旁边,也就是西湖区,当时是小学教育的耶路撒冷。西湖区的小学生是比较痛苦的,成绩单也是几个区里面最难看的。学校比较小,毕竟是小学,但也什么都有,小学时光应该是十二年来最快乐的时光。

然后就是再远一点的地方。医院的话有省立同德,也是小学看小病去的地方,刚刚搜了一下发现这医院原来这么不堪。然后沿着学院路一直走就可以到黄龙体育中心,应该是市区比较大的体育馆了,我小学在这里举办运动会,游泳也是这里学的,所以特别熟悉。然后更远就到大家熟悉的各种景区了。但因为我只记得地名没什么方位感,所以不敢保证位置是对的。

先从西溪湿地说起。西溪湿地应该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地方了,环境很好,春秋游经常去,适合带小孩去玩,感受大自然什么的。地方很大,可以每次去一个角落,等所有角落去完了已经忘记一开始去的地方什么样了。

然后是经典的西湖景区了。其实游客去的西湖景区只是一小部分而一大部分都没有去。西湖旁边的确是好玩的,像什么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或者坐船去湖心亭、走一走苏堤、爬一爬宝石山,都蛮好玩的。除了看湖其实周边(我想应该是周边)还有很多。比如说郭庄、灵隐寺、太子湾、玉皇山、万松书院、植物园。西湖周围的地方每个地盘都很大,绿化很不错,环境很好很好。虽然小学春秋游都去遍了,但还是会想再去,太子湾的花很好看,柳浪闻莺的空气很清新,花港观鱼的锦鲤很肥,好像小时候喂过到现在还在,还有鸳鸯很漂亮。

西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景点就是各个名人的寺或者坟。比如钱王祠、比如岳飞庙、比如于谦墓,都比较适合周末去闲逛。

再说说杭州的市政服务。其实我觉得真就蛮一般的,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你说坏吧,他非机动车道很完善,马路都很宽,路也很平,修完地铁也不会坑坑洼洼的。龙岗这边的路破败不堪,缝缝补补,我都不敢骑自行车太快,好像一颠就会摔倒。你说他好吧,其实我觉得也就是做了一个政府该做的事情,没什么好夸的,最多就是地铁越建越多了,出行越来越方便。不过强制礼让行人是真的很不错。

最后就是软件方面了,这也是我现在比较怀念杭州的地方,喜欢诗文的佬友应该和我有一样的感觉,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靠建公园建不出来的(没有调侃深圳的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地铁站总喜欢用书法字,深圳地铁书法的那个老爷爷上个月还来过。但是杭州是不可能请作者来的,因为杭州用的是老市长苏轼的集字,旁边的印章是西泠印社提供的。再比如说你就普通地走在西湖边上,你也能马上想起描写西湖的句子。不过这两天苏轼可能需要删掉一句话了: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杭州人其实是比较实在的,虽然也难免对外地人有些评价,不过我觉得不是什么恶意的评价,起码我遇到的本地人都没把我当外地人看,况且小学六年在班主任的耳濡目染下早就学会了用杭州话骂人。那些大爷大妈基本上是无话不谈,也心直口快不会藏着掖着的。

大概就是这样。自从来到深圳以后我提起杭州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我的心情: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后记

这篇文章我很想保持一种「中立」的语气写完但很明显有点失败,的确杭州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绽放光芒了。最近在研究徐志摩的一篇文章,想起林徽因曾经这么说过徐志摩对她的感情,就是说徐志摩爱的只是心里想象的林徽因而不是她。我觉得现在杭州也差不多是这样,毕竟游子思乡心切。

其实我觉得现在选择移居杭州可能和我的感受有点相反。首先是高企的房价,我家在翠苑的房子是30k/m2,我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已经涨到50k/m2了。其次是饱和的人口,杭州并不适合高人口密度,也就导致城区进不去,郊区看不起。最后应该是区位的关系,来杭州打工的牛马聚集在郊区,比如说阿里巴巴在余杭,如果不是特地去看应该很难有周末走路去西湖的体验,我小时候经常和我爸散步去西湖,大概一个小时多一点,刚好七点能到然后看音乐喷泉。

我有个外地的朋友现在在杭州读大学,他说他感觉融入不进去,我觉得特别正常。我觉得想要融入杭州还是得住那种老小区,体验杭州的烟火气息。就跟我现在对深圳的感觉是一样的,很多本地小孩都特别喜欢深圳特别有归属感;但是我只是在龙岗臭读书的,没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