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验证,核聚变氘氚反应产生的14MeV强中子辐射已进入可控制阶段。”
“随着碳达峰的如约而至,东亚百分之七十九的可控核聚变发电厂已正式投入使用,剩余发电厂正在无污染改造中。”
“亚洲钱学森研究所成为了继四三研究所之后第二个成功让人造太阳装置运行2000小时的核能利用研究所。”
随着一段段新闻联播的画面回顾在大屏上显现,担任钱学森研究所第四代所长的牛可立教授激动地站了起来,这是他们研究所多年以来努力的成果。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在检查对撞轨道时被α粒子穿过大脑成为了植物人,第二任所长在测试新型超导材料时,高压击穿空气导致所长当场触电,第三任所长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离世了。现在他是第四任所长了,在他的带领下,钱学森研究所成功攻破了强中子辐射的难题,成功解决了在碳中和大面积使用核电站的背景下,完成了可控核聚变的研发,大量减少了对煤炭的能源需求,同时替代了大量低端裂变核电站的效率,减小了核泄漏等核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
“大家往这边走,这边是我市最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东亚能源中心。”导览员热情地介绍道。眼前的这个能源中心,由国际会议中心改造而来,著名的小太阳会议就在这里召开,在被改成能源中心后,是东亚区域重要的光热来源,成为了整个东亚工业发展的电池。小太阳的外壳采用的是高透光低反射率有机玻璃,内部充满了氩气等稀有气体。核心部件由高温超导体材料制成,可以使近一吨的小太阳悬浮在小太阳的几何中心。在保证外部五十开尔文的同时,新型保温材料可以保证六千开尔文的温差,使内部离子稳定高速运转。
“在二十年前,太阳突然爆发出强烈的黑子与耀斑活动,由于白洞影响,太阳质量快速缩小,而由于失去太阳正常的辐射,地球植物迅速死亡,人类为了保持供暖大量使用空调,导致氟利昂大量排放,臭氧层快速消失,宇宙射线如潮水一般快速涌入大气,使地球在未来百年内快速升温三十度后骤降至零下五十度,人类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
“为了稳定局面,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决定加速低碳建设,同时推进新能源的研发,这对当时正在高速发展并且高度依赖燃碳发电的我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经过四代努力,牛可立教授带领钱学森研究所研制出了小太阳,从定稿到完工总共耗时两年半。但是在完工之后,牛教授因肝功能退化离世了。”
“这里是碳排放实体市场,今天我们每天所消耗的碳排放量有一半在这里获得。”导览员指着市场的低碳宣传画说道。这张宣传画是当年十四五建设时期留下来的,当时的人们做梦也想不到,在四十年以后人们在市场里购买的竟然是碳排放量。“目前,每天有数十亿人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通过碳排放市场进行交易,运行二十年以来,每年通过市场减少的碳排放量大于1997年至2035年之和,通过这种方式,人类在预计时间之前就完成了碳达峰的指标,并向’碳适宜‘的另一目标进发。”
说话间,大部队已经来到了世界树。有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地球OnLine,其实它的功能可比地球OL强多了。这个世界树总共有六十米高,由仿生木纤维以及生态可降解塑料结构搭建而成。世界树上包括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诸如热带雨林,温带湿地等自然景观,是一个小型生态圈,记录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生态演化。同时,世界树还可以模拟地球环境实时检测地球生态环境,并及时同步至内部生态模拟系统,可提前一年预测地球碳排放数据,并生成未来一年的可行“碳方案”。帮助人类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世界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进行过无数次的更新迭代,成为了整个低碳行动除小太阳以外的核心支柱,这里除了本来的功能外,还开发了旅游、商业功能。每年都有无数学校选择在世界树下举行毕业仪式,更有无数人在这里举办婚礼,这里就是无数人心中的耶路撒冷。”
“导游,那个是什么?就是那个黑黑的东西。”一位参加导览的小孩问道。
“那个是……哎!你别去碰!”
2023-1-8
后记
距离这段文字写下已经有很久了,当时没想到在两年后会在现在的地方读这篇文章。其实作为一篇参加比赛的作文,里面的内容远远不够格,甚至有点浅俗,可以算是小说但不能算是科幻小说。虽然这篇文章仍然获得了省一等奖,但最多只是评委的一点同情与关怀罢了,没能完善这篇文章一直是我的遗憾。
能源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难点,不论是生产能源还是储存能源,仍然处于最开始发起的阶段。其实现在对于能源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很高的热度,因为其他领域的研究似乎更加耀眼。甚至马斯克这种「幻想家」也只是靠堆叠锂电池来实现储存问题。因此在这篇文章选题时就注意到了「能源」这个关键词。
希望之后能有机会改善这篇文章。
近期评论